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哈尔滨市冰城巧匠剪艺 传承人:施丽华

1
回复
1569
查看
[ 复制链接 ]

90

主题

98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2018-8-15 14:56:4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剪翻飞生精妙,巧手幻化舞乾坤”,剪纸,对于施丽华来说是信手捏来的事:一把剪刀,一张普通的纸,不打底稿,拿起即剪。美丽的蝴蝶,灵动的雪花……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在施丽华的剪刀下,一会儿就活灵活现的跃然纸上,给人无限遐想!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

施丽华,施氏剪纸第三代传承人、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潜心研究剪纸艺术60多年,荣获了“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中国剪纸终身荣誉奖”等80余奖项。参加全国各地的现场展演百余次,多次举办过个人剪纸展。中央电台、央视网、各省市电台、省内外报刊、杂志曾多次报道。她作品深受剪纸爱好者的青睐,一些作品被国内外朋友、博物馆收藏。

  一、一场大火开启了施丽华的传承之路

  施丽华的剪纸启蒙老师是自己的母亲,对于她来说小时候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围在母亲的身边,央求着母亲剪各种小动物,每次母亲都尽可能的满足她的要求,剪刀在母亲手中像施了魔法一般上下飞舞。顷刻间,一个个栩栩如生小动物就涌现在眼前,简直太神奇了。好奇心使她拿起剪子有模有样地学着母亲剪起来,渐渐地,她迷上了剪纸。她从6岁开始跟着母亲学习剪纸,没想到一拿起剪子就放不下,一剪就是60多年。

  最初学剪纸的时候,条件很是艰苦。没有剪纸的专用材料,也没图案作参考,只有一把剪刀。剪纸材料是废旧的作业本,一个本子铅笔写过再用钢笔写,反复使用直到本子实在没办法用了,再拿来剪纸。为了节约,施丽华剪纸的时候,生怕浪费掉每一张纸,她都要事先在头脑里构思好剪纸内容,然后才可以动剪刀。为了学习剪纸,她已记不清,这些年自己剪过了多少张纸,用坏了多少把剪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练就了施丽华现场脱稿剪纸的本事。

  当施丽华在各种大赛中崭露头角,一举多奖时,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找到施丽华,希望她能传授剪纸技艺,可是一想到母亲立下传内不传外的老规矩,只能婉言谢绝了。然而,一场大火却彻底改变了她。1998年,施丽华的家里着了一场大火,她要冲进屋里取作品,被家人拦住了。从来没有因为剪纸中遇到的困难而流泪的她,第一次流泪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多年的心血全部化成灰烬却无能为力。那些作品是她倾注了全部的爱,一剪子一剪子剪出来的啊!痛定思痛,她想:大火只能烧掉我的作品,却燃不尽我对剪纸的传承!培养一些剪纸爱好者,让剪纸艺术传承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事!她立即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家人,却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这可是咱的传家宝,怎么能随便传授给他人?她说,“传给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传下去!”。在她极力的坚持下,最终打破了传内不传外的传统观念。

  二、施丽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培养优秀学员

  1999年开始,施丽华正式面向社会传授剪纸艺术,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学会这门技艺,就把剪艺术带进校园。施丽华先后为老年大学、社区、省市妇联培训班、特殊群体、各地幼儿园、各中小学、各大院校等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剪纸人才。

为了教好学员,施丽华在剪纸方面刻苦专研,她以施氏剪纸的技艺为基础,创新出来了很多适应时代的作品。她曾经为迎接2008年奥运剪出208个花瓶,夏季,每天起早贪黑的剪。脱稿剪纸,创作不能间断,需要一气呵成。所以,她就每天坐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地低头剪纸,吃饭睡觉都需要爱人叫她。炎炎烈日,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汗水沿着她的额头,眉毛一直往下流,她用毛巾擦掉汗水继续剪,汗水滴在剪纸上就重新剪。创作的灵感来了真是让她停不下来啊,施丽华熬了几天几夜终于把作品赶出来了。这时,兴奋中的她发现,自己脖子僵硬了,红红的两眼又模糊又疼,自己的手上磨起来很多水泡,大拇指肿了整整一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这幅《迎奥运百花齐放》剪纸作品在当年哈博会上荣获了十佳精品奖。

  施丽华在传授剪纸艺术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创作灵感和经验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学员,她还鼓励学员说: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剪纸艺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贵在坚持。在传承中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我的学生都要比我强,因为有我的东西,还有你们自己的东西。但是不模仿别人,必须走自己的路,才有出路。施丽华的剪纸课总是座无虚席。有时,除了学员还有很多旁听的观众,几百人一次的课上,所有学员全部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她的学员遍及国内外,达数千人,学员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70多岁。

  施丽华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拥有这么多优秀学员,她因剪纸和学员结缘,相识、相知、甚至成为家人。学员中很多人当了剪纸老师有些还荣获了奖项。有一名学员,现已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剪纸老师,在沈阳五所学校任教,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剪纸学生,连续几年在全国大赛中获金奖。也有学员出国后还继续从事着剪纸教学工作,虽然在异国他乡,他们始终不忘和施丽华老师分享自己收获和快乐。一位学员说,外国人非常喜欢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非常需要这样好的民间艺术,我一定像您一样做一名德艺双馨的剪纸老师,把中国的民间艺术传给更多的人!感谢老师,您的传承,让我终身受益!”

  三、施丽华心怀大爱走进乡村传承剪纸艺术,回报社会

  施丽华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剪纸艺术家,很多公益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她关爱乡村的孩子,从不计较报酬,尽心尽力。

一次,施丽华看到关于乡村孩子的报道,她被乡村孩子事迹所感动,她思考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乡村的孩子虽然出身贫困,但他们有一种热爱生活、不畏困苦的精神,难能可贵。乡村孩子从小没有玩具,没机会走出乡村看外面的世界,更难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触到民间艺术。我要把剪纸艺术带到乡村,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有一种民间艺术叫剪纸。一个孩子可以影响到一个家庭,他们在家就可以剪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或许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现状。

  于是,施丽华就利用各种机会参加乡村支教,汶川地震的时候,听说可以去支教,报了名,没有了音讯还挺遗憾的。后来,她在年轻人的感召下参加各地的乡村支教。施丽华常常带病去支教,从来敢不告诉别人,生怕大家知道后,不让她去。她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希望多参加些公益活动,教的人越多,一代一代教下去的人也就越多。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乡村支教:一进教室,有人喊了一声“起立” ,孩子们站了起来,齐声喊 “老师好!”热烈的掌声也响起。课间,孩子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舍得去,还在座位继续剪着。乡村的孩子动手能力特别强,他们的思维也很活跃,上课时候,一点都不要操心纪律问题,孩子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些什么。当她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把她团团围住,有的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衣角“老师,下次还什么时候来?”“圣诞节会来吗?”有的拉着她的手“老师,我剪一幅作品送给您好吗?” 施丽华热泪盈眶,透过他们纯真的眼神,她看到了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渴望,看到了剪纸艺术传承的希望。她能忍心扔下这些孩子!她俯下身,摸着孩子的脑袋说“好孩子,你们好好剪,我一定会再来!”看到眼前场面,施丽华暗暗告诉自己,这里孩子更需要我们这些民间艺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6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2018-8-16 10:26:3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