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话剧戏曲

1
回复
2408
查看
[ 复制链接 ]

13

主题

70

帖子

17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9
2018-8-18 15:52:0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话剧与戏曲的诗化"联姻"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举例言之,京剧《秋江》"行船"一场,老艄翁摇桨渡陈妙常追赶赴考远行的潘必正,舞台上既没有水也没有船,全凭演员的形体动作表现颠簸摇荡的情景,时而急流险滩、时而风平浪静,表现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与传统戏曲不同,根植于欧洲文化土壤上的话剧无论是透视社会人生的角度,还是具体的舞台场景,都呈现出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同样表现行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导演的名剧《奥赛罗》对威尼斯小船的处理可谓极尽逼真之能事:十二个人推动巨大的船身,以风扇吹动麻布口袋,模拟浪花的声音。写实的话剧虽然能让观众产生"走进故事"的心理反应,但过度的堆砌使有限的舞台空间缺少了灵动飘逸之美,话剧导演逐渐认识到,写实与写意不应是泾渭分明的两极。
       从西方绅士到谦谦君子,话剧以兼容并蓄的胸怀从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焦菊隐先生说:"以话剧之形,传戏曲之神。"话剧向戏曲借鉴不仅是摹仿其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化"其内在神韵。《茶馆》中舞台调度的曲线美、念白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以及人物身姿台步的造型美,都是戏曲手法的集中体现。此外,徐晓钟导演在《桑树坪纪事》中以歌队、舞队的表演展现劳作情景,增强了戏剧的写意性;话剧《万家灯火》"停电"一场巧妙运用京剧"夜深沉"的曲牌烘托气氛;林兆华导演在《白鹿原》中以陕西秦腔为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实现了地方戏与话剧的完美融合。
       戏剧理论家马少波说:"实而不虚,必浊;虚而不实,必浮。"相信话剧与戏曲的虚实互补、诗化"联姻"必将为百年话剧撑起一片朗朗晴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0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2018-8-27 14:48:01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用户反馈
客户端